尊龙凯时人生就博海外狂飙却为何步步惊心?五金TEMU,中国内地许多人也许并不熟悉它,但是它的中文版本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它就是拼多多,TEMU则是拼多多的海外版。它在海外同样受到民众的追捧,业绩增速甚至可以吊打国际巨头亚马逊。它凭什么能迅速在海外市场蹿红?它业绩亮眼,却不得不小心翼翼,这又是为什么?TEMU遇到了怎样的风险? 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似乎正在走上TikTok的老路。8月15日,美国21个州的总检察长一同致信,要求Temu必须在30天内回答是否收集了美国消费者的数据,收集了哪些数据。这封信还要求Temu阐明它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4月初,美国参议员科顿和卢比奥向美国总统拜登呼吁,要求封禁拼多多海外版Temu。他们一致认为,Temu非常危险,这家电商平台有侵犯知识产权和强迫劳动的现象,并且对美国公民隐私构成强烈威胁,不应在美国有立足之地。 “它在美国已经拥有庞大的存量用户和可观的增量用户市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维持正常运营必涉用户数据,易遭质疑侵犯用户数据隐私。” 2022年,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将其海外版平台命名为Temu,意为“Team Up, Price Down”。意为买的人越多,价格越便宜,继续在海外实行低价政策。2022年9月,Temu上线美国市场。起初,它的出现无人在意,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不仅多次公开表示“拒绝参与低价竞争”,还在黑五期间,大大方方地在站内首页挂上了TEMU投放的广告。但很快,Temu展现了惊人的冲击力,开始了它的狂飙之旅。 “尽管出海仅三年左右,尤其是今年,其发展速度迅猛。据《华尔街日报》今年3月报道,美国下载量最多的五大软件中,脸书排第四,其余四个均为中国的业务和应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尽管与亚马逊相比仍有差距,但在美国的使用及社会发展心理层面,其增长速度确实非常之快。” Temu横空出世的2022年恰逢持续走高的全球通胀,美国本土物价接连上涨,此时,Temu以无情的低价机器的角色正式亮相北美电商市场。 通过“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口号,Temu在美国掀起了购物旋风。通过铺设大量粉丝量在一万左右的微网红引流带货,进入美国仅一年后,Temu 成为美国下载次数最多的iPhone应用。2023年12月Temu的独立访客数量达4.67亿,与速卖通持平,排名全球第二。而第一名就是电商巨头亚马逊。现在,每月有近1.5亿美国人使用Temu。有评论家认为,Temu的发展是零售史上最快的崛起。 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超级碗比赛当天,Temu的全球个人访问量比上周增加了近四分之一,有820万人浏览了该网站和应用程序。同期,亚马逊和eBay的访问量分别下降了5%和2%。 “电商平台自亚马逊以来尊龙凯时,凭借低价策略成功打开市场。亚马逊之所以能崛起,关键在于其提供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传统线下渠道,如百货商场和超市。这一优势不仅使亚马逊成为全球电商的先驱,也促进了中国的阿里系、拼多多、京东等众多电商平台的兴起。因此,低价一直是电商平台制胜的关键。” 与亚马逊不同,Temu的低价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独特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成为连接买家和卖家的平台市场。通过剔除中间环节,Temu将成本合理化做到了极致。Temu的商品基本都来自中国的生产商,Temu完全控制了这些生产链,能够将产品从厂房直接送到客户家中。这种从工厂直销的方式,让美国的消费者能够与源头生产商和销售商接触,从而改善了供需匹配,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跨境贸易中,能实现极低成本、极高效率与极大规模产量供应的,唯有中国,因为我们拥有庞大的中低端产品生产加工能力。美国政府与企业界对此深感忧虑,担心其冲击自身渠道。而Temu凭借其独特模式,不仅冲击了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线上渠道,也影响了美国线下的达乐系,达乐就是英文的dollar,达乐店其实就是咱们中国的1元店、10元店。这一体系在美国拥有强大的院外游说、献金等社会动员能力,并为当地美国人提供就业。因此,美国势必会作出应激反应。” 很快,Temu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4月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表示,“小额豁免”发货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这是Temu的商品进入美国的主要方式之一。“小额豁免”制度,指800美元以下跨境小包裹可以免征关税,且几乎不经审查,直接送达美国消费者手上。 “美国当年为促进WTO机制下的全球贸易流通,同时考虑到国内消费者福利,特别是在其部分产业空心化、中低端制造业外流的背景下,实施了低于800美元进口货物免税的规定,以保障选民利益,维持选举的稳定。Temu正是抓住了这一政策优势。” 到2023年,约有10亿个包裹通过“小额豁免”方式进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根据众议院2023年发表的一份报告,Temu和希音很可能占了“小额豁免”发货的近三分之一。 “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原本一次性出口到美国后分装零售的方式,转变为直接以‘蚂蚁搬家’的形式,将每件产品单独发送给用户。这种做法导致大量单件包裹涌入美国海关,产品本身免税,这就使其价格更便宜、更具竞争力。若取消了免税政策,无疑会对该产品的竞争力造成一定影响。” 封堵政策漏洞后,美国政府转而质疑Temu的低价产品可能出自“强迫劳动”。对类似的质疑,中方一向持强烈反对态度,回斥美国在炒作子虚乌有的谎言。 “Temu作为平台,无法强迫劳动。在产品生产中,工人工资占比通常很低,很多是1%,甚至是百分之零点几。对产品价格无实质性影响。我国产品价格低,得益于大规模产量、生产配套、完整整合体系及丰富产业链的支撑,而非劳动力价格,这种优势美国、欧洲难以匹敌。” 尽管在美国遭到了种种质疑,Temu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是不可抹杀的。目前,美国市场占据Temu商品总销售额的60%。但在这样的市场搏杀也极具风险尊龙凯时。因此,Temu计划到2025年将美国市场的销售额比例降低至30%。 “因素是非常不可控的因素,数据和隐私永远都是美国政府或者是群体对中国公司发起攻击的最有效武器。因为中国的企业往往能够在获得用户的拉新层面,体现出极高的效率。另外它们还会指责中方用极低的价格扰乱了既有的经济平衡,扰乱了既有的产业链平衡。” 围攻之势渐起,Temu能否顺利将美国市场的比例降低?中国的出海企业该如何发展,结局只能像TikTok一样吗? 出海两年多,Temu在全球的攻城略地已经初见成效。截至目前,Temu已开设约76个站点,覆盖所有大洲,其中欧洲站点数量最多。 Temu爆炸式的增长路线和早出海几年的TikTok几乎一致。相应地,在除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Temu也遇到了困境和诸多挑战。 今年初,德媒就关注到Temu进入德国后已经在短短几个月内访问量名列第四。Temu上售卖1.79欧元的背包,不到10欧元的衬衫,低得难以置信的价格引发了德国商界和消费者保护中心的警觉。德国工商大会外贸负责人通过媒体表示,像Temu这样的来自中国的廉价平台正在成为“德国经济日益严重的问题。” “并非欧洲对Temu持有偏见,实际上,它们对中国的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移动通信设备及光伏产品的态度亦然。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难以达到同等的品质和服务来触动消费者尊龙凯时,或因其传统业务与应用已显僵化,无法孕育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业务与应用。因此,当中国产品进入时,它们的心理上难以接受。” 5月31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根据《数字服务法》,将Temu归为“超大型购物服务平台”,因为其在欧盟的月均用户已超过4500万。这意味着,Temu将必须遵守该法案最严格的规则和义务。与Temu一并列入法案管辖的还有美国电商亚马逊,来自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的速卖通和TikTok等社交平台。 一旦被认定违反了法案,这些企业将面临最高可达全球营业额6%的罚款。对此,Temu回应,它的增长并不依赖于廉价商品,并且“只要这些政策是公平的,我们就对立法者做出的任何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政策调整持开放态度并予以支持”。 面对Temu的低价攻势,欧盟也在拟订与美国类似的新规,对Temu等电商进口的廉价商品征收关税,尤其是取消150欧元的免税门槛。 实际上,Temu的成功背后也是拼多多的成功。5月22日,拼多多集团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营收增长131%,净利润同比暴增202%,市值再超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集团。 “拼多多的机制与淘宝、京东不同,其特色在于用户通过拼团购买可获得更低价格,这一机制利用了购物者作为推销员的角色,降低了互联网获客成本。拼多多对商家入驻的限制较低,使得众多普通商家得以参与,这些发展理念和体验被引入美国市场,同样获得良好反响。” 拼多多TEMU、希音、阿里速卖通、TikTok Shop被称为中国出海“四小龙”。这些出海巨头在全世界卷低价、卷补贴、卷得亚马逊等巨头也不得不仓惶下场。大型零售商尚能维持,普通零售商则很难抵挡这种冲击。相应,他们也在当地市场遇到了营商困境。 在韩国,Temu遇到了质量问题的质疑,多种商品被政府下架。在南美的巴西市场,Temu在上线前一天被颠覆了税收优惠认证,遭遇50美元以下商品加征20%关税的新政。 在德国,最大的反对党主席呼吁对Temu和希音进行更严格的监管。而对中国企业来说最大也最难生存的,当属美国市场。 曾经TikTok在美国迅猛发展,连年占据下载榜榜首,用户超过1.7亿,为500万美国人创造创业和工作的机会,但仍抵不过一纸剥离法案。4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法案成为法律后,TikTok在美国的命运更为飘摇难测。 而现在,迅猛发展的Temu只算刚崭露头角,还无法与亚马逊相匹敌,已经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注视,先后祭出数据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等熟悉的指控。希音也与Temu情况类似,颇受关注。美国作为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的出海企业还能在此发展立足吗? “在中美问题未解之前,中国企业赴美发展就会面临挑战。尽管如此,仍鼓励企业出海,因商业拓展之地往往能阻止军队介入。促进多边贸易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要素。但需注意的是,企业应避免过度快速膨胀,虽做大做强展现能力,但面对现实,商人需灵活应变,因时而动。” 在中国行得通、走得顺的新经济商业模式,在美国甚至欧洲等市场却遭遇重重壁垒,甚至被关停、被下架。一边是普通消费者拍手称快,一边是商业巨擘、政坛精英喊打喊杀,这是中国企业出海、赴美,要面对的现实。